品读古诗 感念师恩
■聂顺荣
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,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。金秋九月,丹桂飘香。在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来临之际,让我们徜徉在前人留下的诗句里,诗意地感念师恩师情。
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”这是“诗圣”杜甫《春夜喜雨》中的名句。诗句描写了春夜降雨、润泽万物的美丽景色,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。春风化雨,“润物”“无声”,大爱无言,大德无痕。深刻地反映了老师在教诲学生的过程中是何等耐心。为人师表,敬业认真的老师,言传身教,为学生们树立了做人的榜样,可敬可佩。后人常用这两句诗来譬喻老师教育学生的细微细致,贴切而又生动。
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烛成灰泪始干。”这是李商隐的《无题》诗中的名句。《无题》诗原是两情相悦的情侣诉说相思的情诗,用来比喻老师的奉献精神,也是极其恰当的。“春蚕”到死停止吐丝,织出满园锦绣;“蜡炬”烧尽停止流泪,照亮学子心灵。谁能够爱的如此深沉如此无私?谁能够爱的如此坦荡如此伟大?这两句诗就道出了教师这一职业一生伟大无私的奉献精神,读来令人敬佩感动。
“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。”这是清代诗人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中的名句。意思是缤纷的落花绝不是无情飘洒,为的是化作春泥培养出更多的新花。这种精神,与教师们献出一生无所求的精神,极其相似。是啊!老师用语言播种,用粉笔耕耘,用汗水浇灌,用心血滋润,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所挚爱的教育事业,最终滴滴汗水化作朵朵奇葩。
丘处机《赠众道友诗》中的名句:“更到时来心不谨,终身何以报恩慈。”情意真切,道出了对老师的崇敬和感恩戴德的拳拳心意,师恩大于天,重于山,广无边,割舍不断,感念于此,便慨叹“终身何以报恩”,对老师的恩情,表达得淋漓尽致。
“新竹高于旧竹枝,全凭老干为扶持。明年再有新生者,十丈龙孙绕凤池。”这是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《新竹》。前两句是说长江后浪推前浪,世上今人胜古人,但新生力量的成长需要得到前辈的扶持和关爱;后两句是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有前辈的扶持与关爱,新生力量必将更加强大。全诗文辞奇绝,隽永深刻,寓意深长,使用比喻、象征等修辞手法,表达了对老师的赞颂和感激之情。
白居易《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》诗曰:“绿野堂开占物华,路人指道令公家。令公桃李满天下,何用堂前更种花。”意思是说:绿野堂开着占尽了万物的精华,路人说那就是令公的家。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,何须在房前再种花呢?这首诗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,以“桃李”指代学生,赞美了老师培养的学生满天下的芳名远播。
教诲如春风,师恩深似海。品读这些赞美老师无私奉献精神的古诗句,无不让我们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。在这特殊的日子里,让我们追怀师恩师情,感念所有教过我们的老师,默默祝愿他们的明天更加美好!
|